2025-09-10 15:36:26 管仕峰
一、政策依据:根据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决策部署,农业农村部于2023年底上线该系统,旨在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电子化签署,确保承包关系稳定,维护农民土地权益。 覆盖范围:面向全国农村地区,通过线上平台简化签约流程,提高效率,减少纸质合同管理成本。 二、操作流程 前期准备 户主需准备户口本、身份证、土地确权登记证书等资料,配合村集体完成家庭人口、承包地现状摸底调查。 推选熟悉手机操作的家庭代表负责线上操作。 登录与身份核验 通过微信搜索“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”小程序,选择“人脸登录”,输入身份证号码、姓名等信息,完成人脸识别验证。 合同查看与信息核对 系统自动生成延包合同,展示承包方信息、地块四至、面积、延包期限等内容。农户需仔细核对家庭成员、地块位置及面积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,尤其关注航拍地理信息图中的地块边界。 电子签署流程 户主通过点击确认或手写电子签名完成合同签署;村集体负责人使用电子签章(需提前备案)。 签署后合同自动存档至全国土地承包管理系统,并同步至不动产登记平台,生成电子证书。 公示与异议处理 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承包信息公示,农户需核对公示内容。若发现错误(如地块不符),需在公示期内向村委会提出异议,由工作小组复核并修正后重新公示。 三、注意事项 操作要求:仅户主可进行网签,需确保网络信号良好,避免操作中断。 信息准确性:核对合同信息时务必仔细,提交后难以修改。若发现地块面积、边界等信息错误,应及时联系村委会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核实修正。 法律效力:电子合同采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,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签署后原则上不得随意修改,仅因分户、并户、土地流转等合法需求可申请变更。 四、技术支持与服务 数字认证:由专业机构提供数字证书及电子签名服务,保障数据安全与身份真实性。 咨询渠道: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,可查看小程序内的帮助指南,或联系当地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咨询。 该系统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便捷操作,同时设置公示复核、申诉修正等机制,确保农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。